4000-887-817
 
药食同源补肾第三方:人参
日期:2018/7/10 13:02:49
来源:启元堂

人参自古誉为“百草之王”“滋阴补生,扶正固本”之极品。《医学启源》:“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,短气、少气,补中缓中,泻肺脾胃中火邪。《主治秘要》:补元气,止泻,生津液。人参在中药里,一般用作强壮剂,可以补养元气。近人的研究,证明它有增强性腺机能的作用。人参酊对于麻痹型、早泄型阳痿有显著的疗效,但对精神型无;对因神经衰弱所引起的皮层性和脊髓性阳痿也有一定治疗效果。

人参化学成分
根中含人参皂甙0.4%,少量挥发油。油中主要成份为人参烯(panacen,C15H24)0.072%。据报导从根中分离出皂甙类:人参皂甙A、B、C、D、E和F(panaxosideA、B、C、D、E、F)等。人参皂甙A(C42H72O14),为人参皂甙Rg1(ginsenosideRg1)。人参皂甙B和C水解后产生人参三醇(panaxatriol)皂甙元,人参皂甙D、E和F水解后得20-表人参二醇(20-epiprotopanaxo-diol)皂甙元。又自乙醚提取物的低沸点部分分离出β-榄香烯(β-elemene,C15H24)。高沸点部分分离出人参炔醇(panaxynol,C17H26O)。此外尚含有单糖类:葡萄糖、果糖、蔗醣,三种三糖:葡萄糖-果糖-果糖、三聚葡萄糖,葡萄糖-葡萄糖-果糖,人参酸(为软脂酸、硬脂酸及亚油酸的混和物),多钟维生素(B1、B2、菸酸、菸酰胺、泛酸),多种氨基酸、胆碱、酶(麦芽糖酶、转化酶、酯酶),精胺(spermine)及胆胺(cholamine)。人参的地上部分含黄酮类化合物,人称人参黄甙(panasenoside)、三叶甙(trifolin)、山柰醇、人参皂甙、β-谷甾醇及糖类。
人参古今记载
性味:味甘、微苦,性温、平。归脾、肺经、心经。补气,固脱,生津,安神,益智。
1、《本经》:“味甘,微寒。”
2、《别录》:“微温,无毒。”
3、《本草备要》:“生,甘苦,微凉;熟,甘,温。”
归经:入脾、肺经。
1、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“入手太阴。”
2、《本草汇言》:“入肺、脾二经。”
3、《药品化义》:“入脾、胃、肺三经。”
功效: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,安神。
主治:体虚欲脱,肢冷脉微,脾虚食少,肺虚喘咳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久病虚羸,惊悸失眠,阳痿宫冷;心力衰竭,心原性休克。用于气短喘促,心悸健忘,口渴多汗,食少无力,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、虚脱。大补元气,固脱生津,安神。治劳伤虚损,食少,倦怠,反胃吐食,大便滑泄,虚咳喘促,自汗暴脱,惊悸,健忘,眩晕头痛,阳痿,尿频,消渴,妇女崩漏,小儿慢惊,及久虚不复,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。
1、《本经》:“主补五脏,安精神,止惊悸,除邪气,明目,开心益智。”
2、《别录》:“疗肠胃中冷,心腹鼓痛,胸肋逆满,霍乱吐逆,调中,止消渴,通血脉,破坚积,令人不忘。” 
3、《药性论》:“主五脏气不足,五劳七伤,虚损瘦弱,吐逆不下食,止霍乱烦闷呕哕,补五脏六腑,保中守神。”“消胸中痰,主肺痿吐脓及痫疾,冷气逆上,伤寒不下食,患人虚而多梦纷纭,加而用之。”
4、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调中治气,消食开胃。”
5、《珍珠囊》:“养血,补胃气,泻心火。”
6、《医学启源》:“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,短气、少气,补中缓中,泻肺脾胃中火邪。《主治秘要》:补元气,止泻,生津液。“
7、《滇南本草》:“治阴阳不足,肺气虚弱。”
8、《本草蒙筌》:“定喘嗽,通畅血脉,泻阴火,滋补元阳。”
9、《纲目》:“治男妇一切虚证,发热自汗,眩晕头痛,反胃吐食,痎疟,滑泻久痢,小便频数,淋沥,劳倦内伤,中风,中暑,痿痹,吐血,嗽血,下血,血淋,血崩,胎前产后诸病。”

人参药膳

 

人参黄芪粥
材料:人参6克,黄芪60克,大米100克。
做法:将人参研末,黄芪水煎2次,合并煎液。大米投入黄芪液中大火烧开,再投入人参末,小火煮粥,加白糖调味。
功效:本药膳补正气,疗虚损,抗衰老。用于五脏虚衰,久病体弱,气短自汗,脾虚泄泻,食欲不振,气虚浮肿等病症。
人参田七鸡汤
做法:鸡肉洗净、斩块;人参切厚片,田七洗净捣碎,与鸡肉一齐放入炖盅内,加开水适量,炖盅加盖,置锅内用文火隔水炖2小时,调味供用。
功效:通血管,对脑血栓病人很有好处。